免責聲明

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,當中不乏新手,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,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,應儘早起步為佳,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,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。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,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,責任自負。


另外,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,讀者宜善用右面的「網誌定向」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,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。

2016年11月4日星期五

遠走罾棚角捉魚



  日期:2016年 10月 30日(日)
  路線:西灣亭-西灣山-睇魚岩頂(233米)-長岩頂-罾棚角咀-浪茄仔-東壩-花山-東壩-北潭涌地圖
  天氣:晴,間中多雲,後轉天陰

  姍姍來遲的秋天終於到來,正是開始走長線的日子,所以是日就到睇魚岩頂及罾棚角咀,其中睇魚岩頂屬西貢三尖一員(另兩尖為蚺蛇尖及釣魚翁),而罾棚角咀則是西貢半島東面的天涯海角,與北面的長咀、短咀遙遙相對,同時一探浪茄灣露營熱點稍東但荒僻無人的浪茄仔沙灘,可說是尋找西貢東遺忘的「尖沙咀」之旅。

  新開的Facebook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aktamauhiking/

  秋季伊始且天色不俗,很多市民趁假期到西貢郊遊,結果造成大塞車,最後在北港下車徒步廿分鐘到市中心,期間車龍只前進了少許,市中心內街盡是等候開進停車場的私家車。在麥當勞外等候29R村巴,排隊人數不多,原來公司已派了大量加班車應付需求,沿途所見班次應少於十分鐘一班,起步時間為十一點半,只比預期時間遲了一點。

  依「上路」經吹筒坳上西灣山(314米),在繁忙的星期日「上路」竟然沒遇上其他人,也許是要上山的關係,但距離倒是較「下路」為短,時間亦明顯較「下路」為快。東壩及大浪西灣向來是郊遊熱點,往來西灣山的路熱鬧非常,除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人外,還有很多加緊操練毅行者的人。在西灣山附近賞過大浪四灣(西灣、鹹田灣、大灣及東灣)風光後,穿過山頂,朝著左面的罾棚角半島轉入小路。

  在密林小徑穿插半小時上睇魚岩頂,睇魚岩頂雖然屬「三尖」之一,但上頂卻完全不太難,只是遠看的角度下覺得尖而已,而且那裡也是少數口語化的地名,可是沒有魚可以「睇」,用高倍數的望遠鏡也「睇」不到,「睇」到的景物就是鹹田灣、東灣、蚺蛇尖、長咀、罾棚角半島及浪茄灣等,還有尖洲(大浪四灣中央小島)的微笑及海面在陽光照射下兩種層次的藍色。山頂景致雖然頗佳,可惜面積奇小,沒有適當位置坐下休息,且氣勢不高兼位置荒僻,鮮有人走訪。

  再經密林小路落睇魚岩頂及罾棚角半島的山坳,途中有一些撲朔迷離的支路,但透過方向感及引路帶的指導下倒是不易迷途。臨到山坳,稍東處正有片巨石,可近看罾棚角半島之貌,在浪花拍打下倍感澎湃。忽然踩著一件很軟的東西,原來有張棉被橫擱在大路上,相信是早年非法入境者遺下的,因為在二千年代初罾棚角及睇魚岩頂一帶「斬樹黨」為患,他們到此砍伐羅漢松回國轉售圖利,近年國內經濟急速發展,人民也富裕起來,非法入境者及山賊幾近絕跡。

  穿過長岩坑上長岩頂,再向南走至罾棚角咀,全程需時大半小時,沿途雖然有不少草坡,但中間無緣無故有幾堆小密林,有的甚至帶有亂藤,感覺倒是格格不入,據說是早年漁護署刻意植林的結果(還是後果?),除了綠化本身較光禿的山頭外,還防止經驗不足者亂走小路,讓他們知難而退。隨著高度陸續的下降,終於抵達罾棚角咀,眼前的只是飯甑洲、旁邊兩座被沖刷至寸草不生的崖壁及一望無際的南海,白頭浪乘著清勁季候風而至,身處其中真有遠在天涯之感。

  罾棚角咀大休過後,繞經山腰小路落浪茄仔,那裡沙質與浪茄般都是水清沙幼,不過地處偏僻,且山徑難度較高,所以鮮有人尋訪,灘上還有不少從內地飄來的垃圾。浪茄仔盡頭有道闊約三四米的小溪,正盤算著是否要涉水而過,原來灘深處有些石塊用作踏腳,之後就上一段斜度頗高的岩面,再接密林環腰路往浪茄。浪茄灣遊人不少,還有一些人在露營,惟前一晚是周六,所以營內垃圾處處,真是要向大眾好好推廣「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」的意識了。

  沿樓梯上廿分鐘左右到東壩,花山(209米)在壩的另一邊,據說在花山上可賞萬宜水庫及破邊洲的美景,趁有時間上走一看。上花山初段是樓梯,中段還可欣賞破邊洲與糧船灣洲間的四十米高直崖「風琴壁」。正當滿心歡喜的繼續上山之際,幾秒間山路變成人工密林,而且叢林越來越密,雖然山頂的網測站在前,卻已找不到路胚,從原路折回,更一度迷路,幾經辛苦才「逃出生天」。其實漁護署官員在植林前有沒有想過會否對郊遊人士造成「副作用」,明明是大路一條,走了一大段卻被刻意用山棯樹及藤蔓較多的羊齒類植物攔阻,始終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,某程度上反而會增加迷途的機會。五點十分下抵東壩邊,之後沿馬路走個半小時回北潭涌完成。

  西貢大塞車:



  往西灣亭的街車:


  北潭涌也停滿了車,連草地都變成停車場:


  西灣亭經上路往吹筒坳:






  下望西灣:


  五月時到過的蠄蟝石頂:


  大浪四灣,從左至右依次為西灣、鹹田灣、大灣及東灣,而且四灣亦背靠蚺蛇尖:




  西灣:


  蚺蛇尖與鹹田灣、大灣、東灣:




  西灣山(314米):


  山頂附近的涼亭:


  朝著罾棚角方向轉入小路:





  這裡看睇魚岩頂一點也不尖:


  睇魚岩頂,相信是可觀賞大浪灣及長咀的最佳位置之一:



  山頂面積很小,在此望向罾棚角半島:





  海面上兩種層次的藍色:










  測量石:


  大浪灣及長咀美景:





  遙看鹹田灣上的遊人:


  回看睇魚岩頂:


  穿越一段密竹林:



  部分位置密林路標不太明顯,最好靠方向感而行:







  地上有張棉被:


  巨石上是欣賞罾棚角半島全景的最佳地方:






  海蝕洞:


  長岩坑澗道:





  企角頭:




  企角頭與後方的長咀:



  前望長岩頂:




  浪茄灣:


  浪茄灣:


  往罾棚角咀的人工路牌:


  小島乃飯甑洲:



  罾棚角咀一帶的短草山徑:







  岬角受海水長年沖刷下而成的小山峽:




  白頭浪飛濺之畫面:



  飯甑洲與島上的178號航標:






  附近的岬角連草也難以長出:



  不過,岬角上倒有一些六角柱狀的岩堆:







  罾棚角咀的風光:













  受海水沖刷而成的峽:




  再見了,罾棚角咀:






  朝近處的浪茄仔下行:



  浪茄仔與浪茄灣:




  浪茄仔:








  沙灘較深處有石堆作踏腳:



  崎嶇棧道上山往浪茄灣:




  浪茄仔回望:




  浪茄灣全貌:



  浪茄沙灘:








  周六過後,營地垃圾處處:


  浪茄營地:



  牛隻在吃露營者遺下的垃圾:



  浪茄村裡的戒毒所--基督教互愛中心:




  戒毒所與沙灘:




  麥徑一、二段交界:


  回望罾棚角半島、飯甑洲:



  浪茄灣:


  萬宜水庫:



  東壩上遊人眾多,很多人等候的士回市區:






  東壩下的蓄水池及破邊洲:




  看到破邊洲的「風琴壁」了:


  東壩錨型石:



  樓梯上花山:


  花山山頂:


  站在花山東面的山脊,但最佳觀景點被前方山崗所阻:




  接近山頂時樹木已密得非常,無法繼續前行探頂:




  東壩與破邊洲之間的小海灣:




  幾台旅遊巴停在東壩前:


  東丫、北丫村村口:


  萬宜西壩:



  黃昏的萬宜水庫:



  北潭涌:



  毅行者比賽開始時北潭涌閘口的安排: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