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責聲明

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,當中不乏新手,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,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,應儘早起步為佳,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,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。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,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,責任自負。


另外,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,讀者宜善用右面的「網誌定向」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,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。

2017年3月17日星期五

春遊大浪西灣、鹿湖郊遊徑 2017



  日期:2017年 3月 13日(日)
  路線:北潭坳-大浪村(林屋圍、張屋圍)-大灣-鹹田-西灣-吹筒坳-鹿湖郊遊徑-牌額山坳-北潭坳村-北潭涌地圖
  天氣:雲

  近日以雨霧天氣為主,山路濕滑,加上狀態還不太佳,所以是日行程就選擇相對簡單易走的大浪西灣,同時亦順便探索大浪村裡的林屋圍及張屋圍村遺址,看看去年五月西貢大暴雨後廢村的變化如何。

  中午十二點半從北潭坳起步,沿途水泥路頗為潮濕,不過下達赤徑時天色更見明朗,雲底高度也超過三百五十米,較前一日為高,相信路線可進取一點,到西灣後轉走鹿湖高原後,再經牌額山至牛湖墩之間的小徑出北潭坳。一小時步程到達大浪村,大浪村並不是獨立一座鄉村,綜合地圖及鄉議局《原有鄉村名冊》,共分最少七村,包括大圍、鹹田、林屋圍、張屋圍、龍尾頭、大灣及東灣,當中只有前兩者仍有人居住,一般所述的「大浪」村皆指大圍。近年郊遊活動盛行,原居民近年也踏入退休潮而回鄉,大浪村民也像不少郊遊熱點所在的村落般,改善環境以吸引遊人,近月先後豎立了一些告示牌概述大浪村的歷史,但最近豎立的幾塊卻「亮點」處處,把「龍尾頭」當成「林屋圍」,把「大灣」當成「張屋圍」,兩村也在同一路上,還要與旁邊最早豎立的一塊牌上標著的位置自相矛盾(另一牌林屋圍及張屋圍所標示的位置及方向都正確)。未知那些有「亮點」的牌,是否由其他團體寫上,還是林屋圍及張屋圍兩村遊人難以到達的緣故,乾脆「將錯就錯」作罷,坳仔下次到訪時將會向村民反映,最起碼不能誤導遊人。

  林屋圍位置大浪村谷地之篤,背靠蚺蛇尖,在八十年代初亦是基督教互愛中心女性戒毒所的選址。從大浪村廢田北行,穿過「坑仔陂」小水壩,接村路走約十分鐘抵林屋圍村遺址。參閱網上相片,八年多前廢村還是一片開揚及非常完整,但近年的崩塌速度極為厲害,坳仔前年訪遊時樹藤已把前排廢屋遮去一半,是日再臨,只有一小部分沒被樹藤侵占。由前排廢屋走至後排,基本上變得更為難走,中段有個位要踩著塌樹而過,幸好還有一小處被踩過的路胚才可找到前路。後排廢屋只餘下一半位置未被樹木封鎖,那裡原本有上蚺蛇坳的入口,現在也消失了,看來再過幾年已沒法深入林屋圍探索了。幾年間廢村變成這樣子,難免感到唏噓,亦凸顯近年蚺蛇尖的山泥傾瀉情況相當嚴重,把半座山的植物及種子都沖到山谷中,林屋圍無疑是首當其衝的地方,單靠自然風化下破壞速度都不會如此快的。另一方面,村民或許會感到幸運,如果裡面仍有人住的話,在山泥傾瀉後村民會有被活埋及人命傷亡的危險。

  原路折返,在廢田另一邊入張屋圍村,前年並未成功覓得廢屋,是次終見一座只餘半壁之廢屋,觀其外貌,只餘一個花園及閘門,住宅或許已倒塌,基本上沒甚可觀的地方,旁邊還有小徑上「刀背屻」(大灣至蚺蛇尖的山脊),但一支引路帶也沒有,未知能否通行,日後有機會可試。

  由大圍至大灣沙灘途中先後經龍尾頭及大灣兩廢村,皆只餘頹垣半壁,其中龍尾頭村規模較大灣稍大。那道村路臨到大灣沙灘時,往日長期被泥沼所掩,遊人只能踩著垃圾而過,如在雨後更需涉水而過,但現時村民或團體放了一些石頭作踏腳,為遊人帶來方便。

  是日天氣不太好,灘上遊人稀疏,在大浪四灣中大灣長度最長,面積自然最大,故又名大灣。繞經望魚角山崗過鹹田圍,由鹹田圍出沙灘之間有個涌口,遊人一般都會經獨木橋,但始終小橋設計簡單,走在上面動作不宜過大,如橋上有人經過,對岸的人就要稍等一會,如果沒有信心者其實可在近海的位置繞過(在樂善盃比賽途經鹹田灣時,參賽者不會踏上獨木橋)。

  穿過鹹田沙灘,途經山腰水泥路過西灣,中段有個位置可回望鹹田灣、大浪灣大部分、蚺蛇尖及長咀的優美景色,無論是本地還是國內外的遊人都必會到此留影,因為那裡本身就是西貢區以至郊遊界的Icon

  西灣村現時士多林立,提供飲食、遊艇與滑浪板等租賃服務,甚至有快船出西貢碼頭,數量與幾年前相比多出一倍,在夏季時亦有不少人在此玩水上活動。因位置偏遠,若從西貢乘船出發,要繞經糧船灣洲以南,繞上一大圈才到大浪灣,而從西灣亭出發也要徒步大半小時,食材運輸成本無疑較高,在士多補給的價錢自然不可能廉宜。況且,根據經濟學的供需定律,大浪西灣是非常熱門的郊遊地點,再加上假日時遊人(需求)大幅增加,而供應又沒明顯變動下,市場價格一定會較高,一碟炒粉麵飯在假日時就要七十五元(茶餐廳一般約四十元),豆花的公價也達十五元。雖然正值「三點三」,因坳仔未肚餓,所以只在村裡逛遊,村裡有座1903年建成的天主教堂暨小學,名為「海星聖堂」,據說為大理石建築,現在當然已荒廢。值得一提,在清末至民國初期西貢是天主教的傳教勝地,赤徑、大浪、西灣、北潭涌、黃毛應、鹽田仔等村民都篤信天主教,鮮見祠堂及崇拜中華民間的神明。

  途經吹筒坳,接「上路」轉捷徑往鹿湖郊遊徑,沿途不斷傳來直升機聲,相信有遊人在西灣山一帶要求救援服務,回到市區再看新聞,原來有人在浪茄灣玩滑翔傘時撞向山坡樹林被困。沿鹿湖郊遊徑西行,穿過雙鹿石澗澗道、鹿湖廢村後就急上鹿湖高原,是日濕度很高,所以上山時稍感吃力,另外近日山上雨霧重重,郊遊徑部分位置變成泥漿處處。郊遊徑在初春時有吊鐘花可賞,可惜是個冬季溫度實在太高,又或是路旁的花都已凋謝,是日一朵花都沒見。

  在郊遊徑中段接上牌額山坳,之後一直朝西北面的「牛湖墩-牌額山」山脊線走,中段經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崗,但路況趨於下降為主,其中最高點為牌額山以西的約370米山頭。當前雲底高度約350米,所以初段在雲底間穿插,霧氣時濃時薄,下方的高塘口、東心淇半島及赤徑口景色亦時明時淡。在V谷處轉入西面的小徑,然後在密林穿插近半小時抵達北潭坳村,村尾有一大片廢田。由於現時還有時間及有點肚餓,所以就經北潭路衝下山,約二十分鐘到北潭涌巴士站,在巴士站旁士多吃過餐蛋麵後回市區作結。

  巴士上可見春日盛放的木棉花:


  北潭坳起步,下望高塘口、黃石碼頭及塔門一帶:





  已無人居住的赤徑村,村裡士多亦鮮見營業:







  赤徑青年旅舍:


  赤徑口及紅樹林:



  大浪坳:



  霧中的蚺蛇尖頂:


  大浪村(大圍)入口的壁畫已開始被藤蔓侵占,顏色亦開始褪色:


  大浪村(大圍):





  大浪村標著林屋圍及張屋圍正確位置的地圖:



  旁邊卻是標著錯誤位置的地圖:



  地圖上林屋圍、張屋圍、大圍及大灣所在的位置,可見白色底的告示牌才是正確:



  原有往林屋圍的水泥路入口相信已被湮沒:


  從廢田處轉入往林屋圍的小徑:


  坑仔陂小水壩:



  往林屋圍的水泥路變得小樹及藤蔓叢生:



  林屋圍村前排廢屋已長滿樹藤:






  續前行至後排廢屋,沿途有塌樹群:





  廢屋基座:




  林屋圍後排廢屋,屋前通道已難以進入:






  遺下的拖鞋:



  上蚺蛇坳的小徑入口已湮沒:



  路中心還有一些帶尖刺的藤蔓,必需萬分小心:



  嚴重塌下的屋舍:




  回到廢田:


  張屋圍廢村,廢屋內有個小花園:



 



  在廢屋前繼續上行,可見另有小徑上「刀背屻」:


  從大圍出大灣的水泥村徑:


  龍尾頭村(不是林屋圍):





  大灣村(不是張屋圍或李屋村):





  從大圍至大灣的一段泥沼地已鋪上不少石塊:




  大浪大灣:






  「偉豐製衣」及「張炳奴」在多年前的題字:


  回望大灣、蚺蛇尖:



  鹹田圍:



  鹹田灣沙灘及跨越涌口的獨木橋:






  大洲及尖洲:


  欣賞鹹田灣、蚺蛇尖及長咀的最佳地方:




  大浪西灣:




  某魯姓富商的別墅:


  雙鹿石澗澗口:



  從西灣望向大洲、尖洲:



  西灣村士多林立:





  從士多望向長咀方向:



  西灣村村屋:



  西灣村海星聖堂:





  村裡唯一的三層高村屋:



  清雅的花園:


  流向西灣村的人工小水壩,水壩名字已不見了:



  吹筒坳:



  蠄蟝石頂與萬宜水庫:


  浪茄上空有直升機盤旋:


  「上路」往螺地墩入口:


  萬宜水庫中央的水徑頂:


  鹿湖郊遊徑經過的雙鹿石澗澗道:




  已荒廢的鹿湖村:




  鹿赤走廊路口:



  鹿湖高原山路:


  轉走牌額山至牛湖墩的山脊線:



  下方的赤徑口及東心淇山若隱若現:






  中段的位置牌:


  沒有吊鐘花的吊鐘樹:


  經密林小徑往北潭坳:





  臨到北潭坳時經一段旱澗及小橋:



  北潭坳村尾廢田:




  北潭坳村:







  北潭路口:


  北潭涌: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